学生校园常用习惯与培养方法

导语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学校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,是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。叶圣陶先生讲:“什么是教育,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。”但要培养学生哪些习惯?怎样培养学生良好习惯?是教师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。

  笔者认为:学生良好习惯培养重在“两坚持、四到位”。

  即:“坚持从细节入手点滴培养,坚持持之以恒贵在落实”,“讲到位、训练到位、督促检查到位、班级管理到位”。

  下面就重点介绍介绍我们学校学生校园常用习惯与培养办法:

  1、确定习惯培养内容

  “讲到位”首先应确定讲什么?校园内我们急需培养学生哪些好习惯?

  2、讲到位

  确定了学生习惯的培养内容和重点,我们便着重解决学生“认知”问题,讲到位。每学期开学第一月,是我们集中训练学生行为习惯的时间,集体朝会行政讲、班队活动班主任讲、每天朝会按照学校要求老师反复讲等,学生对好习惯要求与做法知晓率必须达95%以上。同时,发现问题,及时利用课间操、校园广播、电视等,由学校校长、教导主任、少先队总辅导员、行政值周、值周教师、学生文明监督岗等随时多角度讲。严重问题专题讲,难点问题反复讲等。学生人人知道“我该怎样做”。

  3、训练到位:从细节抓起,从点滴小事做起,反复训练,点点落实。

  如:早上学生到校,校门口有行政值周、值周老师或总辅导员,还有学生文明监督岗。学生红领巾、标志牌、衣着、个人卫生要接受监督员检查,是否带泥土进校、鞋底是否干净要检查。下雨天,值周教师要抽水、准备洗鞋刷子让学生洗鞋子,进校门后还要按照班级规定路线走,确保校园整洁。“遇见老师问好”也是由行政或值周教师站在校门口训练,没有主动问好的学生,老师主动问好,再让学生学,当然也经常表扬、鼓励先进班级,带动后进学生。

  又如:我们学校有小卖部,学生随地乱扔纸屑杂物现象很严重,当着老师他不扔,转过身去他就扔,树丛里、花园边到处塞满,很令人头痛,其原因是学生内因末起作用,只是应付学校检查。我们就用两周时间重点训练,先是通过少先队开展“随地乱扔怎么办?”为主题的班队会、大讨论,学生每人必须写上10条办法或主意,班会上人人发言,再讨论形成班规或公约10条,张贴在教室里,学生违犯了,就照班规处罚。学生人人写、人人发言讨论是让学生内因起作用,激发学生内驱力,把不乱扔变为自觉行动;形成班规是想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。学校少先队还长期开展“弯弯腰活动”,看见杂物就捡,“弯弯腰”成了学生口头禅。

  学校还在每个班设有行为习惯“示范员”、“监督员”各10名,每周或间周一轮换,轮换时,必须由全班同学投票选举,不能连任。示范员、监督员都有臂章,由学校提供。设示范员、监督员,效果很好,一是每班20人的示范员、监督员,在任期内本身一定做得最好(随时可能被摘牌),同时他们至少会检查帮助2-3个同学,这样全校三分之一或一半的同学,其行为习惯便有了好的训练,加上一周或间周一轮选,又有其他三分之一的同学得到训练,坚持几周,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便没有什么大问题了。

  4、督促检查到位

  督促检查是关键,是反馈学生习惯养成信息的必要路径。我们专门制定了《学生行为习惯检查表》《学生校园一日常规》《值周教师一日规程》等相应制度与检查表,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与班主任、科任教师津贴挂勾,全员参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。

  5、班级管理到位

  班主任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主力军,是“学校提出要求—教师认同—学生认知—强化训练—坚持反复—内化为习惯”,整个环节的组织者、实施者。班主任认识不到位,班级管理跟不上,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难的。

  6、持之以恒、坚持再坚持

  当然,学生可塑性强,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,很容易反复,寒、暑假容易忘记,每年又有新生,所以坚持是关键。“坚守是一种品质”。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上,我们已经坚持了10年,送走了10届学生,但仍觉得还没做好,还是有做不完的事。

  这其中,班主任、全体教师对习惯教育的认同、自身的示范,齐心协力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的习惯教育是根本。行政值周、值周老师、少先队总辅导员对学生常规习惯的检查、督促、评比是关键。否则,习惯培养仅是校长的事,仅是行政班子的事,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就无法取得好的效果。

关注更新
返回本地宝首页

热点推荐

最新阅读

反馈